民德 ES4690i,讓圖書館管理更智能
一款條碼檢測儀的誕生,從來不是偶然。民德 ES4690i 從立項到量產(chǎn),研發(fā)團隊用 365 個日夜攻克技術難關、優(yōu)化產(chǎn)品細節(jié),更終讓這款設備成為條碼檢測領域的 “性能頭部”。其背后的研發(fā)故事,藏著中國科技企業(yè) “以創(chuàng)新破局” 的密碼。
技術攻堅:讓 AI 與 CIS 實現(xiàn) “無縫協(xié)作”
立項會上,研發(fā)團隊列出傳統(tǒng)條碼設備的兩大致命傷:“復雜條碼識讀率不足 60%”“掃描速度跟不上生產(chǎn)線節(jié)拍”。解決方案鎖定 “AI+CIS” 技術融合,但融合之路布滿荊棘。
為了訓練 AI 算法,團隊兵分三路收集樣本:跑遍 20 個物流倉庫拍攝 “污損條碼”,在汽車車間錄制 “金屬 DPM 碼”,甚至模擬暴雨、高溫等極端環(huán)境制作 “失效條碼”。6 個月里,100 萬張條碼圖像被輸入算法模型,工程師們每天對比 “識別成功率” 曲線,終于讓 AI 具備 “自動修復殘缺條碼” 的能力 —— 對變形 40% 的條碼,識讀率從 60% 躍升至 99.8%。
CIS 傳感器(接觸式圖像傳感器)的高精度曾是 “雙刃劍”:掃描越清晰,圖像處理越慢。硬件工程師王工帶領團隊研發(fā) “并行處理芯片”,將圖像解析延遲從 500ms 壓至 50ms,“相當于從‘撥號上網(wǎng)’升級到‘5G’,既看得清,又反應快?!?/span>
更驚險的一次測試發(fā)生在盛夏:設備對反光的飲料瓶條碼識別率驟降,團隊連續(xù) 3 天泡在實驗室,更終用 “偏振光濾波技術” 消除鏡面反射,讓識別率重回 99%?!澳嵌螘r間,實驗室的燈凌晨 3 點還亮著,咖啡罐堆成了小山?!?算法工程師李工的話,道出了攻堅的艱辛。
設計優(yōu)化:小體積里藏著 “大智慧”
“設備太大,裝不進我們的分揀機器人!” 客戶的反饋讓團隊意識到:性能再強,裝不進場景也是空談。
結構設計師重新繪制 30 版圖紙:將主板壓縮 30%,用貼片元件替代傳統(tǒng)插件,更終把設備做到 128mm×76mm×32mm(相當于手機一半大?。D匙詣踊瘡S商試用后驚嘆:“能直接裝在機械臂末端,掃描角度靈活到像‘人手拈取’。”
耐用性測試同樣嚴苛:1.5 米跌落測試連續(xù)做 10 次,外殼毫發(fā)無損(秘訣是 ABS+PC 合金材料);在 - 30℃冷庫和 60℃車間反復切換,設備啟動速度絲毫不減?!拔覀円_保它在東北的冷鏈車和海南的香蕉園都能穩(wěn)定工作?!?測試主管說。
接口設計也暗藏巧思:支持 USB、RS232 等 8 種連接方式,能直接對接 ERP、MES 等系統(tǒng),“客戶不用改生產(chǎn)線,插上就能用。”
成本控制:讓好技術 “人人用得起”
“進口設備要 10 萬塊,我們中小企業(yè)用不起!” 調研時的聲音,讓團隊定下 “高性能≠高價格” 的目標。
重點芯片選用國產(chǎn)高性能型號,性能與進口芯片持平,成本卻降 20%;軟件做成 “基礎版 + 增值包”,80% 用戶只需基礎功能,入門價壓到同類進口設備的 60%。供應鏈團隊更是 “錙銖必較”:通過年采購 10 萬顆鏡頭的大單,把單價砍低 15%。
某電子廠老板算過一筆賬:“買進口設備要半年回本,ES4690i3 個月就夠,還無償升級算法,太值了?!?/span>
用戶共創(chuàng):300 家企業(yè)參與 “打磨”
“閉門造車” 造不出好產(chǎn)品。團隊邀請物流、醫(yī)藥、電子等行業(yè)的 300 家企業(yè)參與測試,收集到 200 多條改進建議。
物流企業(yè)反饋 “高速掃描時設備發(fā)燙”,團隊立即加裝石墨烯散熱片,溫度降低 15℃;藥廠提出 “需要防爆認證”,工程師用 3 個月調整電路,通過 ATEX 認證,滿足醫(yī)藥 GSP 標準。10 次迭代后,設備平均無故障時間(MTBF)從 5000 小時提升至 10000 小時,相當于 “連續(xù)工作 416 天不出問題”。
從技術圖紙到車間量產(chǎn),民德 ES4690i 的研發(fā)之路,是 “用戶痛點導向” 與 “技術創(chuàng)新” 的完美結合。這款設備的成功,不僅證明了中國企業(yè)的硬實力,更詮釋了一個真理:真正的創(chuàng)新,永遠從解決實際問題開始。